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查看: 4105|回復: 0

[分享]中山陵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05-7-7 00:42:32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墓在南京中山门外钟山中部小茅山南坡,东毗灵谷寺,西邻明孝陵,景色壮丽,气势宏伟。
  孙中山,名文,字逸仙,广东省香山(今中山)县人,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。1925年3月12日,他在北京逝世。遵照生前遗愿,自1926年1月动工兴建中山陵,1929年春建成主体工程,同年6月1日,国民政府将孙中山遗体从北京碧云寺迁葬于此。
   陵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,建筑平面呈钟形,取“唤起民众”之意。建筑仿民族形式为主,兼融西方建筑精髓,以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,简朴浑厚,坚固美观。1929年成立总理“陵园管理委员会”,将钟山全部划为陵园范围,面积44555亩,其中墓地占124亩。
   陵墓坐北朝南,墓室海拔158米,高出陵园人口处70米,人口处至墓室平面距离700米,共有10段292级石阶。陵墓起自三阙门大牌坊,高11米,宽17米,中置“博爱”匾额。牌坊前为宽阔的广场,牌坊后为长达375米、宽40米的墓道,尽头是高16.5米、阔26.7米、进深8.87米的三拱形陵门,陵门全部以石砌筑,顶覆蓝琉璃瓦,门额为孙中山手迹“天下为公”。陵门后为碑亭,亭正中立一高9米、宽5.34米的丰碑,正面刻:“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”,用福建石制。碑亭后有石阶8段,上至祭堂前的太平台,宽33米,长150米,平台中央有华表两座,高12.7米,平台前石阶两边各置一古铜鼎,高2.3米,口径2米,下有石座,高3.3米。
  祭堂仿北京故宫崇楼形式,重檐歇山顶,顶覆蓝色琉璃瓦,檐下各砌石斗拱飞檐二层。有拱门三,分书“民族”、“民权”、“民主”门额,为篆文阳刻,中门上另有孙中山手书“天地正气”匾额(阴刻描金),三门均置镂花空格紫铜双扉。屋顶作穹窿状,藻井以砌瓷国民党“青天白日满地红”国旗为图案。祭堂正中有孙中山全身石刻坐像,高5米,石座四周刻孙中山革命故事浮雕。祭堂四周的黑色大理石护壁上,阴刻孙中山手书《建国大纲》全文,蒋介石、胡汉民书《总理遗训》、《总理遗嘱》及谭延闿书《总理告诫党员演说词》。祭堂内部有青岛黑色大理石圆柱12根,四隐八现,各以白色大理石柱承载,柱头、柱枋均用镶花砌瓷装饰。祭堂后为墓室,形如覆釜,直径18米,高11米,顶作穹窿状。门凡三重,刻有孙中山手书“浩气长存”横额及“孙中山先生之墓”七字。墙外壁以香港石作面,中为钢筋混凝土,内壁为妃色人造石,以大理石铺地。室中央为大理石圹,直径13米,围以大理石栏杆,高近1米,圹中央设长方形墓穴,孙中山遗体以紫铜棺安葬在深5米的大理石圆圹之下,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,上面是孙中山大理石卧像。孙中山遗体至今安详地静卧在墓穴下面。
  中山陵园的全部建筑工程至1933年才基本告成。陵园区另有音乐台、光化亭、流徽榭、行健亭、藏经楼、仰止亭、桂林石屋等附属建筑。1949年以后设立中山陵园管理处负责陵园的护卫和管理,1985年又将原在市内新街口广场的孙中山铜像迁至藏经楼(今孙中山纪念馆)前。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BBS.XXOO.NET™

GMT+8, 2024-3-29 17:32 , Processed in 0.010677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